一、馆藏档案介绍
衡水市档案馆馆藏丰富,内容多样,时间上溯1911年,下讫2011年,馆藏档案共计有171个全宗182903卷,14067件,资料12360册,这些档案资料记载和反映了衡水历史发展的直实面貌。
衡水市档案馆藏档案按档案内容性质划分为:文书档案、科技档案,业务档案:按载体形式划分为:纸质档案,声像档案,电子档案;按档案形成的历史时期划分为:建国前档案和建国后档案,其中建国前档案包括旧政权档案,革命历史档案。
旧政权档案(1911-1947年)共计1个全宗,211卷。主要记载了敌伪时期衡水地区各县敌伪政权机构人员名册,名录、国民党各类军事院校教导队,训练班的同学录。
革命历史档案(1941—1949年)共计1个全宗,3卷。主要记载了冀南五地委、冀南行署、冀南五专属武邑县抗日政府关于人民代表选举、干部管理、扩军优抚等工作条例、命令、指示、通知等。文件形成时间最早的是武邑县抗日政府1941年发布的《关于发行“十枚”“二十枚”铜元票的布告》。
建国后档案(1949——2011年)共计169个全宗181726卷。主要记载了衡水(原衡水专区,衡水地区面水市)党政机关、人民团体、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,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。包括中央、国务院、河北省委、省政府等上级文件资料三中全会以来落实政策、整顿社会秩序、四清、打击经济犯罪、体制改革等文件资料:干部职工录用,调动、考核,调资、离退休等文件资料;“三讲”、“抗洪”、“防非典”、“三个代表”、“解放思想大讨论”、“科学发展观”等重大活动、自然灾害、重大事件的文件资料;组织宣传、文教卫生,农林牧副渔、财税金融,供销贸易,公交水电、人事劳动等方面的文件这批档案是衡水历史的真实记录,全面、系统地反映了衡水的政治,经济,科技。文化、教育,卫生等力面的历史面貌。
二,馆藏资料介绍
衡水市档案馆馆藏料共25大类,12360册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,法律、文化教育、艺术、历史、文学、工业,农业,统计等方面的内容。有经典著作,字典辞典,县志方志、家谱族谱,党内外报刊和反映地方特色、风上人情等方面的书籍,这些资料的内容非常丰富,其中的珍贵资料与档案互相印证,有公开发行的,有内部交流的,是提供利用的辅助。
多年来,衡水市档案馆为领导决策和各项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,受到了各界好评。先后荣获“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”、省级“文明单位”、省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、市级“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