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加强反映市情市史档案材料的收集征集工作,记录好留存好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,衡水市档案馆持续推进档案和历史资料征集工作,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。
2024年7月15日,衡水市桃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郭志凯同志向我馆捐赠了《衡水文化历史地情志》、《衡水县志集注》、《衡水县志集注》增补等 5 册图书及《横水集》的电子版光盘两张,市档案馆副馆长周忠才为感谢郭志凯同志对档案征集工作的支持,向其颁发了捐赠证书,并合影留念。
此套图书是《衡水县志》的译注及增补版本,《衡水县志》从明朝至今共修篡过10次,依次为明万历、清顺治、清康熙、清乾隆、民国及建国后期。(清康熙十九年《衡水县志》现存国家图书馆善本部,清乾隆三十一年《衡水县志》保存在市档案馆及桃城区档案馆)
县志是赓续文脉、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历史发展到今天,古旧县志愈突显其“资政、教化、存史”之价值,但古旧县志皆为繁体无断句,流传至今的异体字相当多,字迹不易辨识或不能辨认,直接阅读原版是较为困难的。郭志凯同志本着服务社会的初心,为方便读者获取最基础最接近本真的历史史料,花费四年左右的时间整理译注了衡水的古旧县志。本书以句读、注释、概述、大事记、记叙、论述、图表、附录等体裁为主,力求严谨、朴实、简洁,补齐损缺内容、纠正讹字,用规范字体整理成册,分出目次,使读者基本上阅读全编,窥其全貌。该书融汇了清康熙十九年修的《衡水县志》、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的《衡水县志》、明嘉靖版《真定府志》和清康熙年间《古今图书集成-真定府部》有关衡水县的内容以及民国16年的《衡水县乡土志》和《1936年河北省衡水县地方实际情况调查报告书》等,是衡水史志界出版史上的大胆尝试和创新,其内容是传之后代的重要历史资料。作者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为求准确规范,将差错率降到最低,除自己反复校对外,邀请太原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门审阅,体现了其治学严谨,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。
档案是历史的记忆、人类文明的传承,保留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,它凝结着无穷的思想智慧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。市档案馆馆长刘景秀表示特别感谢郭志凯同志对档案事业的支持,我们将保管好、利用好、宣传好这些珍贵史料文献,加强编辑研究和展览展示,更好服务中心大局,服务人民群众。同时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支持衡水档案事业发展,继续向衡水市档案馆捐赠各类档案地情史料,共同为衡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