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迎接五四青年节,大力弘扬五四精神,推动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发展,4月24日下午,一场意义非凡的特色档案展在衡水学院西校区盛大启幕。此次展览由衡水市档案馆联合衡水学院、景县文旅局及景县档案馆共同举办,以“特色档案家国情 五四薪火谱华章”为主题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。
衡水学院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朱凯峰,市档案馆馆长、一级调研员刘景秀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科研部一级调研员、驻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第一书记李瑞,市档案馆领导班子成员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衡水市地球女儿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赵鸿,衡水电视台《衡水教育》栏目副制片人张占慧,景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建民,非遗传承人,市档案馆、衡水学院、景县档案馆、景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、衡水学院师生等百余人参加活动。活动由衡水学院团委副书记冯晶主持。
活动伊始,衡水市档案馆副馆长、三级调研员刘艳红致辞。随后,衡水学院副校长朱凯峰向市档案馆授予“社会实践基地”牌匾,并在讲话中勉励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利用好实践平台。
未来,市档案馆将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,打造青年学子开展实践锻炼、提升综合能力的校外平台,助力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、锤炼本领,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
特别环节:活动邀请了红色仪仗团队退伍军人,他们深情讲述自己参军入伍的经历和收获,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,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同时,退役军人还与学院国防后备连联合开展军事展演,激发高校学子的参军热情。
非遗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。国家级非遗戳脚、深州形意拳,省级非遗景县疯秧歌、阜城剪纸传承人带来精彩演出,武术刚柔并济,剪纸服装秀灵动优美,赢得观众喝彩。一位观看表演的学生兴奋地说:“真没想到能在校园里集中看到这么多非遗项目,衡水居然有这么丰富的非遗文化,以前都了解得太少了,这次真是大开眼界!”
口技艺人的表演更是惊艳,生动还原衡水鸟语、衡水湖鸭叫以及火车、动车声响,现场掌声、欢呼声不断。表演结束后,口技艺人意犹未尽地表示:“今天表演得特别过瘾,现场氛围也特别好,如果时间充裕,我还能继续表演,把更多衡水的声音展现给大家。”
衡水学院学生的汉服簪花秀,衣袂飘飘,尽显传统文化韵味。参与表演的学生笑着分享:“准备这次表演的过程中,我深入了解了汉服文化,穿上汉服的那一刻,感觉自己与传统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,特别自豪。”
最后,景县非遗项目中幡表演引爆全场。只见九米高、几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、肩上、头顶、下巴等部位上下飞舞、交替腾挪,引得学生们目不转睛,惊叹不已,久久不愿散去。
与此同时,衡水学院西校区广场热闹非凡,特色档案展与非遗市集同步精彩上演。特色档案展现场展出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原用国旗与护卫刀(编号20240903)成为焦点,更触动人心的,是毛泽东、刘少奇、邓小平、焦裕禄、钱学森等多位老一辈革命家、优秀共产党员的家风档案文献,泛黄的信笺上,“以德传家”“以廉守家”的谆谆教诲,让青年学子深刻感悟到红色家风中的精神密码。
现场设置多个特色展位,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让人目不暇接。本次活动特别增设了非遗展台,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技艺。同学们围在展台前,聚精会神地观看,不时向传承人请教,亲身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,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一位参与体验的学生开心地说:“自己动手做非遗手工,才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讲究,传统文化真的太神奇了,我以后要多多关注。”
此次活动将红色教育、非遗传承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,以沉浸式体验激发青年文化自觉,以档案文献厚植家国情怀。正如现场一位学子所言:“触摸过历史的温度,更懂肩上使命的重量。”
当青春脉动激荡文化传承,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既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,也为新时代青年注入精神力量。未来,我们将推动衡水非遗技艺与特色档案走出衡水、走向全国,让灵动的剪纸、精妙的内画、鲜活的布雕画被更多人熟知。相信这些文化瑰宝将持续焕发新生机,让传统文化根脉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根深叶茂。